用人之道
“用人之道”舉用賢才的方法,從古至今諸多英雄選用賢人的方法,如何選擇能人,如何運用能人的方法與心得
唐太宗讓封德彝舉薦有才能的人,他過了好久也沒有推薦一個人。太宗責問他,他回答說:“不是我不盡心去做,只是當今沒有杰出的人才罷了!”太宗說:“君子用人如用器物一樣,各取它的長處。古代能治理好國家的帝王,難道是向別的朝代去借人才來用的嗎?我們只是擔心自己不能識人,怎么可以冤枉當今一世的人呢?”
道理:要知人善用。
曹操的用人政策一: 名至實歸 更重實際;
曹操的用人政策二: 德才兼?zhèn)?a style="color:#136ec2;text-decoration:none;" target="_blank">唯才是舉;
曹操的用人政策三: 重用清官 不避小貪;
曹操的用人政策四: 招降納叛 盡釋前嫌;
曹操的用人政策五: 抓大放小 不拘小節(jié)
諸葛亮
諸葛亮當權(quán)期間,反劉備依靠大族的政策,開始實行法治,大力打擊益洲派的豪強;由于川中戰(zhàn)亂沒中原那嚴重,加上劉焉父子縱容大族,所以豪強勢力還是十分強大,收益不錯但是為后來的李嚴不供糧草埋下伏筆。諸葛亮很善于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利用人才,如蔣琬、費文偉、董允等,諸葛亮的識人方面,楊洪、何詆的例子一直為后人所樂道;諸葛亮也注意提拔敵方投降過來的人才,如姜維、王平。諸葛亮大力起用荊洲派人才,在選拔人才和使用人才方面過分強調(diào)以“奉職循理”作為衡量優(yōu)劣、取舍的標準,因而忽略了人才的多樣性,尤其是開拓型人才的培養(yǎng)和造就。如街亭用的馬謖、四相中的蔣琬、費文偉、董允都是荊洲派。
由于諸葛亮的人才政策局限,加上劉蜀中生代人才大部分在
夷陵之戰(zhàn)中消亡,無奈后來只好“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悲慘局面。
劉邦
劉邦的用人之道
一:知人善任
二:不拘一格
三:不計前嫌
四:坦誠相待
五:用人不疑
六:論功行賞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賢明的皇帝之一,他的很多治國之道久為后世所推崇,即便放在今天仍值得我們認真借鑒學習。而在他的所有治國方略中,用人之道又更為重要。
唐太宗喜歡人才,也擅長用人,在他理政的23年時間里,所用的
文臣武將不勝枚舉,著名點的有
魏征、尉遲敬德、
房玄齡、杜如晦等??v觀太宗用人之道,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首先,重視人才,太宗認為“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人才”。當年太宗平定劉周武,劉下屬部將雖然投降,但隨后又紛紛叛逃而去,只剩尉遲敬德還留在營中。太宗手下諸將勸他殺了敬得,免生后患,但太宗卻認為敬德是個人才,不僅不殺反而重用之。后來敬德果然屢立戰(zhàn)功,甚至還救了太宗一命;
其次,知人善用。太宗命封德彝舉薦人才,封領(lǐng)命很久都沒有舉薦一個。太宗問他為何,他說:“不是我不盡心,而是現(xiàn)在沒有曠世奇才?!碧谪焸渌f:“人的才能,各有所長,君子用人,就如同用器皿一樣,大材大用,小材小用,各取所長?!?
第三,對人推心置腹,以誠相待。有人給太宗出主意,要太宗采用些計謀或權(quán)術(shù)來試探朝中大臣的忠奸。太宗回答說:“如果用這些權(quán)術(shù)去試探部下,自身就不夠光明磊落,如何要求他們正直呢?”
張居正對此的評論也非常深刻:“君德貴明不貴察,明生于誠,其效至于不忍欺,察生于疑,其弊至于無所容,蓋其相去遠矣。”
最后,有容人之量。太宗在位,時常有大臣秉理直諫,而太宗卻常能接受各種不同意見,從不固執(zhí)己見,也不偏聽偏信。張居正更是認為太宗能夠兼聽為明主要是他虛心求教的結(jié)果,這也正是孔夫子“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所要達到的境界。
康熙的用人之道
康熙在清.康熙二十三年五月初九南巡至南京祭奠明朝皇陵,在南巡的前一年康熙在南京召見于
成龍委任他去當江蘇巡撫,要求他上任后每年要多交七百萬石糧食。
于成龍突然一驚,連忙說到:“主上明鑒,全國稅收,江浙占了三分之二,百姓們苦于賦稅過重,已是
怨聲載道。如今
三藩平定,臺灣光復,內(nèi)憂外患,俱以消除,正該減稅輕賦,與民休養(yǎng)。圣上下旨讓臣加稅加賦,臣不敢奉詔?!?
康熙看了他一眼說:“哎--你著什么急呢,朕是和你商量嘛。要不是這件事難辦,朕還不叫你去呢。五年之內(nèi),朕將在西域用兵,沒有幾千萬石糧食,這個仗叫朕怎么去打?”
于成龍緊盯著問了一句:“臣斗膽敢問圣上,在西部用兵之事,是圣躬獨斷呢,還是聽了明珠、索額圖他們的主意?” 一聽這話,康熙的臉色“刷”的變了:“于成龍,你應(yīng)該知道,在這些大事上,朕從來不聽別人的話。上書房的幾個人豈能左右了朕躬。”
于成龍并沒有被嚇?。骸笆ド希家詾?,五年內(nèi)在西域用兵之事,斷然不可。如此連年用兵,國庫空虛,民徭加重,讓百姓怎么活下去,如果因此而引起全國不寧,又將何以善后?” “哼,你以為朕沒想到這一點嗎?如今,
葛爾丹在西域作亂,
羅剎國又虎視東北。廣闊西域,
生靈涂炭,百姓紛紛向關(guān)內(nèi)逃難,朕貴為天子,難道能視而不見嗎?若拖延下去,有朝一日,鬧到朕的御輦、令旨都出不了
嘉峪關(guān),那后世將如何看朕這個皇帝?又怎樣評價你們這班‘清官’呢?”
這話問得突然,也問得很有分量,于成龍正不知如何回答,康熙又說話了:“所以,為了一統(tǒng)中華版圖,為了不讓西北百姓再受煎熬,朕才破格提升你,要你去擔此重任。因為你是清官,加賦加稅,百姓雖有怨言,還不致于造反,換個貪官去,就不行。當然,朕也知道,你一上任就增加賦稅,百姓們也會罵你的??墒牵闵頌槌⒋蟪?,不能只看到自己治下的百姓,還要看到西北千萬受苦受難,顛沛流離的黎民。你不能只管富庶的江南,還要想到遼闊的西北大地。這才是大臣風度呢!” 聽到這里,干成龍出了一身冷汗:“皇上教訓得對。臣目光短淺,不識大體,求圣上寬恕。臣
勉受圣命,盡力而為之?!?
“不,不能盡力而為,而是一定要辦好。告訴你,忠臣、清官,朝里能選出不少來。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是古之明訓嘛,能做到這點并不難。但朕需要的是‘明’臣,懂嗎?‘明’臣,識大體、顧大局,為國分憂,為君父分憂,不計較自己的得失,不怕自己吃虧這才是
明臣,這才是大丈夫呢!”
康熙不理會于成龍繼續(xù)說了下去:“于成龍,你和
郭琇一樣,都是忠臣、凈臣,這一點,朕從不懷疑你們。但你們倆有一個大毛病,就是心地偏狹、
好名、好勝,總想保自己的名聲,總想勝過別人,這就不好。做大臣的,心地寬一點,看得遠一點,多存仁恕之心,多講點慎獨之道,還是很要緊的。好了,朕知道你會想明白的!”
企業(yè)用人之道
如何識別人才,吸收人才,使用人才,激勵人才及保留人才是企業(yè)管理中,擺在每一個企業(yè)主管面前的棘手難題。
不少用人單位在選擇大學生時存在或多或少的誤區(qū),主要有:
首先,過分關(guān)注文憑。不少用人機構(gòu)認為,學歷越高越好。選人學歷化,造成受聘人員水平和能力與崗位不相適應(yīng),或人才浪費,比如有些單位招聘計算機軟件研究生僅用于本單位的打字等簡單文字處理?,F(xiàn)實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與文憑并不能直接劃等號,不少本科或大專學生的業(yè)務(wù)能力不比研究生業(yè)務(wù)能力差。
第二,存在性別歧視。女大學生明顯處于劣勢,不少用人單位考慮女大學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動機,以及生育保險費和女工勞動保護費用等。同等情況下女大學生將來工作成本比男大學生大,這是女大學就業(yè)難的主要原因。
一個企業(yè)就是一個舞臺,用好身邊的人才這是首要問題,其次才是引進人才。企業(yè)要明文規(guī)定管理渠道、技術(shù)渠道、生產(chǎn)渠道、銷售渠道等不同形式的發(fā)展途徑,重視引導員工規(guī)劃未來的升遷路線及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根據(jù)員工的特長和某一方面的突出表現(xiàn),幫助員工找到適合自己發(fā)展的渠道,讓他們通過努力走向自己熱愛的工作崗位,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
用什么樣的人才,便成就什么樣的事業(yè)。把一個能力不足的人安排在一個他不能勝任的職位上,那是強人所難,被用人也不必受寵若驚,這決不是件好事,經(jīng)受了不適應(yīng)的折磨,才知道那滋味的確不好受。而把一個能力非凡之士安排在一個平凡的職位上,那是對人力資源的浪費,沒有哪個公司可以經(jīng)得起這種浪費,杰出人才最終也只會棄你而去。孫武亦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吾以此知勝之謂也"。從認知學講,人更容易接受、認同自己熟悉的東西。遠小人而近君子自不必說,如何修"君德",是否敢用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人及曾經(jīng)反對過自己的人,體現(xiàn)了一個企業(yè)主管的膽識與氣度,也影響著企業(yè)的興衰成敗。
總之,用人之道就是以人為本想人所想、能者居之,員工的貢獻得到了認可,團隊才會更加穩(wěn)定。